2020年新年伊始,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爆发,正逢中国传统的春节假期,伴随着节日期间上亿人员全国范围的流动,为中国政府在抑制疫情扩散、医疗资源应急响应(海量疑似人员检测与重症人员救护)、保证民生供给、维护社会秩序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
透过2020年这场疫情, 随处可见高科技与大数据被广泛应用的场景:如通过手机,随时掌握全世界疫情变化情况(下图是在Teradata-Vantage上呈现的全世界疫情变化实时跟踪图 );居家期间,更深刻的感受到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无接触式服务,如移动支付、网购、快递、基于APP上银行服务、远程教育等等。
Chart 1. 基于Teradata Vantage疫情发展变化实时分析(根据作者写作期间的疫情状况分析)
近年来,国家明确了高新技术与大数据建设的总体战略发展方向,伴随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,大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、经济建设、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中,为此次突发疫情的管控,提供了重要的数据环境。
下面将围绕大数据在此次疫情中的应用,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。
大数据在中国抗击疫情期间的重要应用
(1) 在通信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对人员流动路径轨迹进行监测
疫情发生后,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通信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,负责统筹协调部门之间、省之间的信息共享。基于Teradata大数据平台,进行多元场景分析,统计分析出全国范围内,特别是湖北省等重点地区的人员流动情况,监测已经确诊、疑似患者、密切接触人员等需要关注人群的流动情况,为疫情研判、疫情防控策略部署与制定,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。
同时,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,对复工阶段城市公共交通管理,提供决策支持服务。例如对复工后的人口密度、人群流动、 疫情发展情况等数据作为参数,通过算法模型,模拟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路径,计算疾病传播的人口密集度的安全阈值,通过预测,发现人员聚集度低于日常的60%时,是疫情传播风险率相对较低的安全值。为城市管理制定错峰出行管理办法提供了决策依据。
(2) 在银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向贷款或减免息服务
为响应政府号召,精准落实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向贷款和减免息的服务,基于Teradata Vantage数据平台,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,在控制好各项金融风险同时,快速、精准为中小企业提供定向贷款和减免息服务,为实体经济快速复苏,帮助中小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。如采用知识图谱分析:发现并找到在疫情期间,最需要帮助的中小企业,为他们发放贷款并缩短审批贷款流程;采用风险共同体分析:识别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企业,优先对其提供贷款或减免息服务,避免链锁式破产事件发生。另外,在风险控制方面,利用担保圈风险分析,识别并管理担保关系,预防群体违约事件发生。
(3) 在电力、自来水、燃气等公共服务领域,大数据应用可以协助社区管理
通过收集电网用户用电量的数据,对不同时段,不同社区的用电情况分析,识别出每户用电量在不同时段的差别,通过电量波动判断业主的居住状况,为需要关注人员提供相关服务。例如根据居民短暂外出、长期外出、举家返回、隔离人员异动等多场景,配合不同的算法模型,精准判断出任意时间及区域内人员日流动及分布情况。
(4) 在医疗领域大数据应用提高CT影像识别效率,助力特效药的研发
新冠肺炎病人的CT影像大概在300张左右,一名有经验的医生对一个病例的CT影像肉眼判断需要耗时大约为5-15分钟。如果能够在历史病例的CT影像样本数据收集整合的基础上,利用AI技术,让AI模型学习样本的病灶纹理并不断的训练, AI可以在几十秒内准确地对疑似案例的CT影像做出判读,其准确率可以达到90%以上,可以大幅提升诊断效率。
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(GHDDI)会同清华大学药学院开发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平台,免费开放给了我国药物研究人员。在这个平台上汇总了历史上冠状病毒相关研究中涉及的900多个小分子在不同阶段的相关实验详细资料数据。能够为研究人员提供以往临床试验参考数据,缩短疫情药物研发周期。
大数据在疫情后的展望
在2020年战疫过程中,大数据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当前“新基建”正在成为共识,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最有效手段。国家旗帜鲜明的倡导加快5G网络、人工智能、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。随着中国5G网络的建设成功,将实现更多的大数据应用,如万物互联、智慧医疗、远程教育、自动驾驶、人工智能、虚拟/增强现实、智能家居、智慧城市、智慧农业等,总而言之,在经济层面,将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;在社会层面,将推动中国步入智能社会阶段;在国家治理方面,将会越来越凸显科技治理作用。可见的未来,在中国将会迎来大数据应用的爆发式增长。
Teradata公司作为世界领先的数据专业公司,深耕中国大数据领域二十年,为中国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,同时也为中国数据运营与数据服务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。为了迎接5G和数据云时代的到了,Teradata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与产品转型,未来我们继续助力中国数据应用技术的发展,一直与中国大数据发展同行。